欢迎光临优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广州市优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020-39277769
传真:020-39277769
邮箱:2822833312@qq.com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竹山村工业路47号之三302
在线留言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认证)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认证)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确定资产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

RCM理论的研究,6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航空界,首次应用RCM制定维修大纲的是波音747飞机。美国航空界应用RCM制订飞机维修大纲的指导性文件从1968年的MSG-1 到1993年的MSG-3多次修订,前后共有5个版本。70年代后期RCM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到80年代中期,美国陆、海、空三军分别颁布了其应用RCM的标准。例如:1985年2月美空军颁布的 MIL-STD-1843,1985年7月美陆军颁布的AMCP750—2,1986年1月美海军颁布的MIL—STD—2173等都是关于RCM应用的指导性标准或文件。美国国防部指令和后勤保障分析标准中,也明确把RCM分析作为要求的计划预防性维修大纲的方法。目前美军几乎所有重要的军事装备(包括现役与新研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大纲都是应用RCM方法制订的。1991年英国Aladon维修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John Moubray 在多年实践RCM的基础上出版了系统阐述RCM的专著《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由于这本专著与以往的RCM标准、文件有较大区别,John Moubray又把这本书称为《RCMⅡ》。97年《RCMⅡ》第二版出版发行。

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的基本内容

维修是以可靠性为中心,本身就十分明白告诉我们。维修活动是围绕可靠性这一设备的重要的状态特征来开展的,町靠性的定义是围绕着设备完成规定的功能去阐述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维修活动是围绕设备规定的功能来开展的,是努力使设备规定的功能保持正常,对功能发生的故障或丧失应尽快使其恢复。RCM是基于这一基本思想来开展活动的,我们从这些活动主要过程,可以看到RCM活动做些什么。首先是确定设备的功能及相关的性能标准是什么?

因为它是维修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是RCM首先要了解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不清楚,就不可能确定设备的可靠性及其要求,就不能确定维修活动的中心是仆么。

其次是要确定什么是设备的功能故障。当功能指标下降多少,或功能丧失到什么程度就被判为故障,功能故障发生时,有哪些现象伴随发生,其影响如何,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功能发生故障,故障的模式到底有哪几类,故障时其性能,标准有哪些变化?全面了解这些内容,才能掌握到设备功能故障的特点和故障 的分类。

最后,就是如何预防这些故障,如何合理确定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而当找不到适当的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时,又该怎么办,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所有这些预防处理活动都是围绕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这一最终日的。我们可以把RCM整个活动所做的事情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以进一步厂解RCM的基本内容。

(1)在现行使川或运行条什下,分析和确定出设备的功能及相关的性能和标准。

(2)设备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将无法实现其功能而发生功能故障,即给发生功能故障的状态做山规定或定义。

(3)确定功能故障模式,分析寻找各种功能故障产十的原因,并进行分类。   

(4)故障影响分析。故障发生将会产生什么情况,对生产、安全经营及质量等方面影响如何。

(5)故障后果等级归类,针对各种故障后果的严重性、影响性进行分析,着重分析影响大的,重要的功能故障。

(6)制定预防性维修策略,采取最佳的防患故障发生的维修方法和措施。

(7)如果找不到适当的有效的预防性维修方法时,应当采取其他什么措施来降低故障后果,即暂定措施是什么。

二、编制预防性维修大纲基本方法

RCM的应用,首先一个重要工作是如何编制维修大纲。自从RCM得到推广应用以来,先后出现了许多种制定预防性维修大纲的方法,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的逻辑决断(简称RCM决断)分析法。该方法是根据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水平,紧紧围绕恢复原有功能为目标,以消耗最少的维修资源,运

用逻辑决断分析法确定预防性维修的设备,维修的级别、维修的类型及维修的间隔期等。

1.编制RCM大纲的目的   

 RCM大纲是设备预防性维修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设备预防性维修的总体要求,是编制其他维修技术文件,维修技术规程,维修工艺卡记录和准备维修资源

(维修材料、仪器设备、人员组织及备品备件等)的依据。

 通过大纲来决断预防性维修到底采用哪种类型,即采用定时拆修、定时报废、状态监视维修和隐患检测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或者还是采用暂定措施等。

 2.RCM大纲的内容

——般RCM大纲编制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确定需要进行预防性维修的设备,它可以是单台设备、成套组合设备或成批的项目。

(2)进行设备的逻辑决断,确定维修类型。

(3)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预防性维修间隔期和维修级别。

3.制定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预防性维修大纲的方法

(1)确定维修的设备,可以是单台设备,如电机、变压器、高压开关,互感器等;也可以是成套没备或系统,如高压组合电器、综合自动化系统,高压配电室的成套组合电器等,其特点是设备较大型、结构较复杂且紧密;也可以是按区域或项目确定维修设备,如所有变电站同一型号的避雷器,某一区段或线路的绝缘子串等,其特点设备结构较小型且简单,但数量较多且特性较一致。

一般设备的确定要考虑便于进行可靠性的统计和分析,且具有较一致的故障类型、模式和维修级别。

 (2)确定设备的功能,突出重要功能。现代电力设备一般都由大量的元部件所组成,而这些元部件当中有些元部件的故障对整个所研究的设备整体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这些元部件故障后能够被及时发现和排除,或考虑允许一定时间内再去处理,而不产生整个设备的严重故障。例如不影响整个设备被迫退出运行或故障扩大到其他元部件直到整设备严重损坏。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自六十年代产生以来,在全球设备维修领域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机械维修领域内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更是体现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这不仅对大大提高机械维修的经济效益起到了推进作用,而且在机械维修实践中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1991年英国丁.莫布雷编著出版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一书后,经过多年的实践他又根据维修的发展对该书进行了认真修订,于1997年出版了第二版。从该书的修订再版后内容的变动中,可以看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1.首次提出了“主动维修”

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中,引入了“主动维修”这一新概念,把定期维修和视情维修方式归属于“主动维修”,从而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在维修工作中得到了更明确、更深刻地体现。这一新概念的引入从深层面上表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在维修实践中的新进展,是一种先进的维修 方式。主动维修是指设备在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关键故障之前的一种主动预测、预防性行为。其着眼点,是通过对设备故障的根本原因进行预先的系统化识别、判断、排除;其落脚点是减小设备整体维修需求,使设备的寿命增至最长。例如,美国大西洋舰队运用主动维修方式对解决航空母舰“消防系统”的关键故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过去航空母舰的“消防系统”是故障的多发系统,通过预先的系统化识别发现“机械密封不良”是引发该系统失效的关键故障。进而通过系统化判断确定了“泵至发动机故障”、“安装不当”、“操作失误”、“零件不合格”是引起“机械密封不良”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系统化分析和排除测定归纳出“零部件配合产生偏移”、“密封失效”、“消防泵安装不当”是引起系统故障的根本原因。据此大西洋舰队改进设计了航空母舰“消防系统”提出了和排除“机械密封不良”故障的策略方法,并加以制度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维修的军事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主动维修的精髓在于主动地追本求源,以达到减少整体维修的需求。

新修订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再版)一书,把原来的预定视情、预定大修(翻修)和预定报废三大类预防性维修工作统统归属于主动维修,并把主动维修分为预防工作和预测工作两种。研究认为,预防是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进行的主动作的工作;预测是一种暂定工作,在对故障状态无法运用一种有效的主动工作时选用,它包括故障检测、改进设计等。这样划分是从故障管理技术角度出发的。通过分析得知,原来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目标在于保持和恢复设备的固有可靠性;而主动维修却要求把维修工作的视野前伸到系统识别、分析判断、排除或缓解故障的根本原因上去。这种“主动”活动的结果使固有可靠性提高,使维修变得极富“主动性”。所以,主动维修是过去维修概念的一种新的拓展。

 2. 对安全与环境后果更加重视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并不等同对待故障,它以故障后果的严重程度确定维修对策,这是它区别于以前的预防性维修的基本点之一。对于具有安全性或环境性后果的故障来说,采用可容忍的风险度来评价预防工作的有效性,风险是普遍存在的,预防性维修当然也不例外。新修订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一书增加了许多新材料,详细地讨论了风险问题的方方面面,说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能有效地控制风险是一个趋势。由此,联系2000年3月在瑞典哥登堡召开的第

15届欧洲维修团体联盟学术会议上进行风险管理专题研讨中可以看出,维修风险已是一个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3. 大力倡导应用状态监测技术,扩大视情维修的范围

新修订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一书认为,在选择预防工作时,应优先考虑视情工作。原因:一是基本上不需要把设备离位,并经常可在工作状态进行。二是能识别具体的潜在故障状态,故在维修之前,能确定排除故障措施,这将减少维修工作量,缩短维修时间。三是能使设备几乎用尽其工作寿命。并且也阐明了只有在满足下列条件下技术才是可行的:

(1)能够确定一个明显的潜在故障状态。

(2)从潜在故障点至功能故障点的间隔比较稳定。

(3)以小于间隔的时间长度来进行监测,才是切实可行的。

(4)最小间隔时间必须足够长,以预防或避免功能故障后果。

可见,推行视情工作除积极应用状态监测技术外,还必须深入研究产品各种故障模式的曲线。缺少潜在故障点的判据是实现不了视情维修的。

近几年来,有这样一种趋势,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大纲中规定采用定时工作既有效又适用的项目也在考虑采用视情工作以提高维修效益。1998年5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颁布了《视情维修政策》指令,其背景是:“海军认识到维修是构成海军武器系统整体经费的主要部分,而不必要的维修导致整体经费的膨胀并降低了部署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因此,“正确地进行视情维修实践,把其作为所有维修活动的一部分,可以减少使用与保障费用。同时为维修的决策提供一个基础,可以把目标集中于维修最需要的有限资源以减少人力需求,并确保安全和任务完成”。指令要求在制定维修计划时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把视情维修结合在内。指令还规定了美国海军作战部及各级司令部在落实视情维修政策中的职责及工作范围。美国海军的舰船、潜艇、飞机等装备和基地设施都以此文件进行视情维修。可见,视情维修已从一种维修工类型的地位上升到政策的地位,这是从事维修的工作者很值得关注的动向和精心研究的问题。